電商是什麼?淺談我這幾年親眼見證的賺錢/失敗案例

 

「電商」是「電子商務」的簡稱

電商Tony陳電商成功與失敗案例電子商務

電商電商,其實就是「電子商務」的簡稱。泛指「透過網路完成交易的一切手段」。只要是在網路商完成的交易,都可以屬於電子商務的領域。維基百科的電子商務相關解釋在這邊:

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是指在網際網路(Internet)、內部網路(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電子貨幣交換供應鏈管理電子交易市場網路行銷線上事務處理電子資料交換EDI)、存貨管理和自動資料收集系統。在此過程中,利用到的資訊科技包括:網際網路外聯網電子郵件資料庫電子目錄行動電話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路購物、商戶之間的網路交易和線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而廣義的電子商務是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電腦、電腦網路,到NII(國家資訊基礎結構-資訊高速公路)、GII(全球資訊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後的所有活動。

2017年,有20億人進行了移動電子商務交易。[1]

以上的說明寫得非常的科學與學術。那麼有沒有白話的解釋呢?白話的解釋在這邊:

在網路上賣商品,賺到價差。

這就是電子商務。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銷售自己的商品。然後與買方完成交易,賺到錢。電子商務就是這樣一個天天都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距離你其實很近。一般人要跨入電子商務的領域,其實門檻也不高。只要去蝦皮註冊一個帳號,就可以開始銷售了。電商就是這樣一個生意,買與賣,都在網路上完成。這樣的交易型態如今國人都已經不陌生,也有許許多多的工作機會,因為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應運而生。

電商就是搬到網路上的買賣零售業

電商Tony陳電商成功與失敗案例網路零售

一家商店開在網路上,透過各種引流量的方式聚集人潮,消費者在網路商店內選購商品,信用卡付款。廠商發貨,完成一樁又一樁的交易。廠商賺到錢,擴大投資,引進更多商品提供消費者更多樣的選擇。消費者買到便利,網路上的商品往往會較商店內便宜一些,很多在實體通路難找的商品在網路上也能輕易購買。

我們這個年紀,都是跟網路一起長大的。我們認為在網路上買商品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自己也在網路上賣商品,多多少少賺取一點零用錢。那當然,企業有企業的規格與玩法。企業經營電商,不只在通路平台上架,還會經營自家官網,並且投放廣告。將網路賣東西賺錢這件事情的效率提升到極致。舉例來說,以我們家Cyberbiz服務的品牌商客戶來說,一家企業可以透過電商,一年多做超過3000萬元的營業額。這就非常可觀了。因為部門可能才養了2~5個人。獲利能力非常可觀。

電商說到底,也就是網路上的買賣零售業。意思是,零售業會遇上的問題、麻煩,電商一點都不會少。買賣零售業的問題通常就是由於訂單十分分散(這是B2C的業態,直接面對數以千計、萬計的消費者)導致客服成本激增。以往的企業,做慣了B2B的生意,面對上下游供應商,了不起一兩百張發票而已,養一名會計人員就已經足夠。跨行到電商B2C生意去,就導致會計人力出現缺口等等。這邊都是一個傳統企業跨到電商,會需要克服的難題。

國人越來越習慣到網路上買東西

電商Tony陳電商成功與失敗案例國人習慣網路購物

這是事實。每年的國人平均網路消費額度都越來越高。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每年都會提供報告。節錄其中重點:

  • 2017年國人平均網購金額為26,487元
  • 10次購物行為中,約有4.5次是透過網購通路
  • 21~45歲族群網購頻率又高於整體平均
  • 網購族喜歡的取貨方式,目前仍以超商取貨(78.5%)與宅配(74.1%)為主。

一個人在網路上一年已經要花到超過25000元在網路上了,接下來這個數字只會多不會少。企業們最好趕快插旗網路電商這一塊通路。21~45歲購買頻率高於平均。我們可以想像在未來十年,網購的年齡層就會擴展到55歲。屆時銀髮族電商又將成為下一個業績的引爆口。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趨勢變化。

老人不上網?你確定?你爸媽不是也在用賴嗎?

電商Tony陳電商成功與失敗案例老人電商銀髮族電商

老人電商一直是我們業內想要切入卻總是不得其門而入的題目。老人電商為什麼值得做?因為老人有錢!但是老人不信任網路買東西。這就是麻煩的地方。而現在,時間已到2018年,老人電商或許有了一個高勝率的突破口:「Line」這個社群媒體。沒錯,老人不信任網路,可以老人用賴。天天用,比年輕人還要沈迷。

老人電商的突破口,或許會先是「團購」這個方式。由每天互傳早安圖的「阿珠」發起團購,大家要買就跟她說要幾箱火龍果。阿珠姨統計好以後,再向廠商下單。使用團購的方式,就可以避開老人不信任網路消費這個局面。老人信任阿珠姨就可以了。目前我跟朋友測試了兩檔,成效還ok。我的化名是「阿財」這種老人家名字。

老人電商含金量真的很高。一萬多元也跟你貨到付款。老人電商經營的是信任。只要信任你,就跟你團購。訂單量體大又穩。如果你有餘力經營這一塊市場,請務必要去執行。針對老人這一塊消費群體,我目前所能看見最好的突破口就是「Line」這個工具了。幾乎台灣的老人都有賴,基礎建設已完成,接下來就看誰有本事透過賴,吃到老人訂單。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B2B、C2C、B2C 是甚麼?

亞馬遜,最典型的電子商務示例